主页 >> 亲子 >> 健康育儿 >> 正文   

独生子女弱点如何克服

http://www.vdolady.com | 2010年1月26日 12:10  | 精彩专题 | 收藏

独生子女很难教?

问题之一,“我家女孩自尊心极强,力求完美,但又不敢面对挫折,受不了失败,我该如何帮她克服?”

问题之二,“我家孩子虚荣心很强,总爱争强好胜,爱炫耀,爱争第一,这是好现象吗?家长应该怎么办?支持他吗?”

问题之三,“我的儿子很贪玩、很懒惰,我很烦恼,不知道怎样安排他?”

类似这些提到“自尊心极强”“不敢面对挫折”“虚荣心强”“爱炫耀”“爱争第一”“贪玩”“懒惰”……似乎点出了这个时代里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和行为表现。

独生子女的六大迷思

他们是中国许许多多家庭的希望,是许许多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宝贝

在谈到如何解决独生子女所带给爸爸妈妈的困扰之前,其实应该先了解独生子女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氛围,还有,可能大人有了那些对独生子女的迷思,以致掉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子纠结。

迷思之一

错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做伴,好可怜哟

正确:独生子女如果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关系良好,一样可以享受到团队做伴的互动。

这是有些独生子女为什么在进入幼儿园、进入学校后,常让父母师长头痛的起源。因为当周边大人常带着同情怜悯的眼神或口吻看着小娃,然后说:“你好可怜哟!怎么都没有人陪你玩?”

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怜自怨起来,当带到校门口之前,他们紧搂着大人就是不肯进教室;当看到心爱的玩具,哭着要买就是要买,孩子的心里已经起了变化,那种感觉就是:“我很可怜,你们应该补偿我。”

想想看,在这样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独生子女怎么不会越要越多、越吵越大声呢?也就是这样,他们会养成了“不敢面对挫折”“虚荣心强”或“依赖性极重”等个性特质。

我建议大人们要改掉“可怜”独生子女的心态,换一个正面“平常心”的感觉来和他们互动。越是一般性地教导孩子,越是正常化地建立游戏规则,独生子女在“一视同仁”的感觉中,反而更有自律性、更有自我期许,才不会觉得爸爸妈妈对他(她)有所亏欠。

迷思之二

错误:独生子女比较任性

正确:只要父母在教养独生子女的过程中,不要毫无原则地“让步”,独生子女一样可以学到“尊重”和“分享”。

有对夫妻曾来求助,他们碰到的困扰是念中学一年级的女儿非常娇纵,妈妈的说法是:“女儿从小长得漂亮可爱,我爱人把她当'公主'宠爱,什么都依她,有时候女儿打他,他还笑嘻嘻地无所谓;我要管女儿时,爱人还跟我吵架,说我管太严了。”

“公主”的爸爸一脸懊恼地告诉我:“女儿小时候真的很可爱,嘴巴又甜,她如果犯错,我都不忍心罚她,但是现在长大了,她变得任性,讲话口气又很凶,让我们夫妻俩都很头痛……”

我建议他们夫妻俩要重新沟通清楚、建立共识,才能对女儿有明确的规范,让她学到分寸拿捏、适度的自我约束。

一般而言,孩子的任性行为,为人父母也要负起大部分的责任,有时候就是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特别宝贝,以致孩子有恃无恐、为所欲为。等到孩子的偏差行为出现了,才懊悔莫及啊!

为了避免孩子任性,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团体活动,例如:在公园的游乐区、在书店的阅览区、在同事聚餐的家里、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等等,让孩子学会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学到分享的方法和经验,那么,孩子的热忱、开朗、积极、创意、合群……各种优良的个性特质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了。

迷思之三

错误:独生子女吃不了苦

正确:父母不要为子女做太多,独生子女一样可以得到磨练的机会。

说来也值得深思,当有些父母在怪罪孩子太依赖他们时,却没想到一切可能是自己本身太“依赖子女”所造成的。子女吃不了苦,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的提前帮孩子打理一切了。曾经有位离婚少妇提及妈妈和她的关系,她说:“我在结婚的前一晚,妈妈哭了一整个晚上,就是舍不得我嫁人,她说担心我吃不了苦。婚后,我也三天两头往娘家跑,后来我真的受不了婆家的生活,干脆离婚回到妈妈身边,可是现在变成我妈妈一天到晚还在管我,让我受不了。”

这位离婚少妇碰到的困难就是“母女黏结太深了”,妈妈不论在生活上、在情感上都非常依赖独生女儿,连她要结婚都舍不得,这使得女儿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没有学会和爱人过好新家庭的生活,没有学会认清生命中的角色,要从“女儿”逐渐走向“老婆”和“妈妈”的角色。

当离婚少妇的生命角色又退回只做“女儿”时,她却依然不快乐。这也就是所有独生子女父母的警惕,你的放手,孩子才有展翅高飞的成长机会;你的放心,孩子才有相信自己的力量。

至于独生子女的爸妈如何做到不要依赖子女,当然,你要练习自我成长,要有自己的生活圈,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当你和孩子的关系是亲密又独立的时候,孩子才能勇往直前、迎向人生、不怕吃苦了。

重点阅读
热门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凉亭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合作共赢 | 合作媒体 | 招贤纳士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