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情感 >> 恋爱 >> 正文   

婚前同居的几个假设命题

http://www.vdolady.com | 2009年9月24日 11:07  | 精彩专题 | 收藏

婚前同居伤害了谁?争论永远有正反两方,似乎婚前同居这个辩论赛永远都不会有停止的那一天,我们可以先列举一些假设命题进行讨论。

婚前同居对女性的伤害大于男性。数据显示,81.0%的学生置疑这一结论。说明先进的避孕工具和女性在性行为中保护自己的能力增强,不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另外,有观点认为如果有伤害也是对双方都有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不是社会造成的而是个人造成的。不同意这一命题的男性为90.0%,女性为72.7%。但是有少数女性(27.3%)认为,女性毕竟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中国传统的女性价值观仍然根深蒂固,女性身体一旦被男性触摸,便会失去女性存在的所有价值。

婚前同居会导致怀孕。对此观点有85.7%不同意,其中男性90.0%,女性81.8%。当代大学生了解对怀孕的控制,加上有效的避孕工具随时可以取用,意外怀孕不是不可以避免的。特别是女性在性关系中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她们能够自己控制是否怀孕,使得性行为跟生育分离,跟痛苦和恐惧分离,跟婚姻分离。

婚前同居容易导致双方分手。80.0%的男性和100.0%的女性不认同这个结论。他们认为双方分手的根本原因是感情出现裂痕,或是发现对方有不可接受的缺点或缺陷,而不是同居行为直接造成。在这一问题上的性别差异,说明女大学生的自立性提高了,不再有对分手的后顾之忧。

婚前同居不符和社会道德。72.7%的学生否认了“婚前同居是不道德的”的判断。“放荡是肮脏的,性行为本身并不是肮脏的”(李银河,《福柯与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传统的性规范是以生殖为主要目的,因此把婚前性行为视为伤风败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性与生殖的单一联系逐渐被淘汰,性行为不仅是为了传宗接代,也是为了获得快乐。随着人们认识的改变,性快感和罪恶之间的联系开始减弱。

有将近三分之一(28.6%)的人对“婚前同居是不道德的”仍然投了赞成票。这说明道德标准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不尽相同,社会迅速变迁,传统道德受到挑战,出现道德规范混乱。时代在发展,标准也在变化。

大学生对婚前同居现象基本上不排斥,认为那是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本身没有对与错之分。

同居是人达到一定年龄的生理、心理需要。这是个从人的生物性角度和社会性角度提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男生的认同比例(60.0%)高于女生(45.5%)。生物学角度容易理解,从社会性角度讲,性的心理需要与社会对性的开放程度有关,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社会舆论变得比以往更加宽松,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得开放起来,恋爱中的年轻人接触性信息增多,他们把对性的心理需要看作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更多地是从个人本身的快乐角度来看待同居行为。

半数以上的女生(54.5%)和不少男生(40.0%)对此问题都给予了否定回答,可能更侧重于性行为的社会性。尽
管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了性行为能力,但鉴于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不能率性而为,人是有理性的,可以按照社会的要求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良好的社会秩序。

但是婚前同居似乎永远属于被排斥但是却永远有人乐于其道,即使他口口声声反对这种行为,本来并没有什么的一件事,在意的人多了 ,他就有了什么。

重点阅读
热门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陆明才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合作共赢 | 合作媒体 | 招贤纳士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