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苗族同胞热情献上的米酒
颠簸中,我们到达了麻塘革家寨!天空作美,雨渐下渐小! 革家人在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最尊贵的酒器是牛角
我们的第二站,青曼苗寨位于凯里西南部,全村300多户,1600余人,是舟溪式短裙苗族服饰的代表。青曼苗族依山设寨,吊脚木楼,层层叠叠,梯形瓦顶,从上至下一幢高过一幢,重檐交错,有条不紊,造型别致,独具一格。素有“天然屏障”和“苗族刺绣之乡”之称。
如今,青曼苗寨仍保留着古老的纺织、精致的刺绣、古代的染布等精湛的民族手工艺。苗族妇女,个个心灵手巧,能凭自己的想象,不用纸张,不打草图,随手便可用七彩针线,一针一针地织成各种图案。服饰上,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形象逼真,极富特色。
关于苗族,导游也给我们讲了有意思的故事!其中,有关蛊的故事最为精彩!由于导游是地道的苗族,听家里老人也经常说起!在苗寨里,寨民被分为家里有蛊和没蛊的两派,两派互不联系!没蛊的家庭认定蛊是肮脏,邪恶的!而实际上,现在蛊的概念已经只是仅存于意识形态,有蛊的家庭也只是因为祖先在战时用蛊,所以一脉相承,永远背负着有蛊的恶名!
走入青曼苗寨,最先感受到的是:热情好客的苗家人用最隆重的民族传统礼仪,设“拦门酒”迎接我们的到来。
关于喝酒,当地人还有很多说法!形容苗族会喝水的就会喝酒!最尊贵的酒器是牛角,每个牛角最多可以盛1斤8两酒水!苗族人好客,每每有客人到来,都会频频敬酒,如果自认为酒量不错,可以接过酒杯,你就必须一饮而下,然后你就要喝12次,总共10多斤白酒!认谁喝了这的酒也要倒地,所以当地人也叫这酒为“咣铛酒”!当然,不会喝酒的也没有关系,双手背后,用嘴抿一下酒碗,以示尊敬即可!
随着鼓声响起,穿着盛装,戴着银饰的苗族女性,围着铜鼓,踩着鼓点,翩翩起舞,四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向我们展示出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情,久远的民族历史和深邃的民族文化。
离开苗寨,来到我们本次采风之旅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石桥村!
关于石桥村,这里没有如画的风景,没有奇特的民俗民风,也没有载歌载舞的欢迎!但这里同样有吸引我们的地方!造纸!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而利用树皮为原料造纸,在我国更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后汉书"蔡伦传》已有“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记载。热而在史籍中对树皮为原料造纸的方法却记载很少。可在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
据专家考证,石桥白皮纸制作工艺属唐代造纸工艺,它是石桥苗族先民借鉴汉民族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丰富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制作的。传说石桥造纸源于蔡伦 。因此,石桥村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
这可不是纱 是纸啊!超薄!
石桥村造纸有7大步骤:
1 构皮的准备
2 煮17天构皮
3 挑选杂质
4 捣碎构皮
5 浸泡捞纸
6 火墙烘干
7 切纸
这可不是纱 是纸啊!超薄!据说制造出这样的纸 最少需要20年的经验!这纸是给国图专门修复古书籍做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王氏第19代传人 王兴武 薄如纱的纸就是出自他手
两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在采风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之美 世界看见”活动的寓意,我们伟大祖国孕育着无数的民族瑰宝,有些已经被人们发现,并进行了保护!有些还静静藏在祖国大陆的深处,待人们去发掘!还有一些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在渐渐的消失!我们的活动就是为了保护民族文化,唤醒人们的意识!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大家都深深的爱上了贵州,爱上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大地!我们也意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相信我们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中国之美,世界看见!
来源:中国银行
|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