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克’到‘丁宠’,尤其在今天这个社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把传宗接代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但是如今这个时代,思想开放的人们渐渐意识到养孩子,会造成两代人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障碍,因此开始选择更加自我的生活方式。”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纵观西方社会,从二战结束后,美国人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的流动性很强,人们不确定在固定的一个地方生活。这种居住方式的变化也让美国人选择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同居解决情感需求,两个成年男女不想要孩子,选择“丁克”生活。美国人对宠物有着很深的感情,几乎家家养狗,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让宠物成为了他们的家庭成员,所以在西方国家,从丁克到丁宠的过程并不存在,他们一直是两种生活方式并存。然而,在中国,丁克与丁宠却不是同时出现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越来越富裕,才有能力养宠物。再加上人们居住方式的变化,现在很多空巢老人、退休人员、无子女夫妻、单身大龄女青年会通过养宠物来增加与外界的联络和情感交流。其实,丁克与丁宠,从根本上讲人们的心理需求是差不多的。当两个人的家庭生活缺少了新鲜感和乐趣时,通过养宠物来增加情趣。而宠物取代了人们某些社会型的需要,却不会增加人们社会型的负担和纠缠。还有一些人,把养宠物当作时尚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便利,联络情感。
对于“丁宠”家庭的出现,社会上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很多人对“丁宠族”的养宠物省钱又省心的观点持有异议,因为计算下来养宠物的成本也不便宜。都市里年轻的“丁宠族”对他们的宠物十分溺爱,各种宠物用品都要用名牌,大有将人的攀比蔓延到动物身上的趋势。妇产科专家普遍认为“丁克”“丁宠”违背了科学的自然规律,对女性自身保健是极其不健康的行为。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可能这样的一群人存在着一种生存的不安全感,使得他们对生活、对职业,包括对家庭、对情感都有一种不安全感。因此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逃避压力。
|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