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这个支持人类几千年文明繁衍的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今天有了问题。
在30岁左右的城市人中间,生孩子让人犯思量。他们在生和不生之间踱步,思考着哈姆雷特式的问题:TOBEORNOTTOBE。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当一种延续几千年的行为需要思考的时候,就说明人们已经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况,已经受到行为或者行为本身、思考或者思考本身的困扰。
我为什么要生一个孩子?
这真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历史走到今天,我们才发现,生活还是那个生活,婚姻还是那个婚姻,家庭还是那个家庭,但不知不觉中和这一切搭配、协调并且影响参与的“大背景”已经不见了。
生孩子为了传宗接代,为了本家姓氏的一脉相传,为了祖祠里的一缕香火。
生孩子为了有劳力,上山能捕虎下海捉蛟龙种田能致富,人丁兴旺,财源广进。
生孩子为了防老,耄耋之年儿孙绕膝,人生之福不过如此。
这些附加在生育上的重大责任和意义却渐次剥落,几十年甚至几年间,曾经主宰几千年生育文化的观念已经面目全非了。
现在,如果你还用这样的理由劝说城市的年轻人生孩子的话准会被笑掉大牙。
从不让生到不想生
社会学家观察的结果是:越发达的城市,文化程度越高越年轻的人群,越不生。
上海市统计局信息显示,上海已连续9年人口全面负增长。上海妇女生育率为17.83‰,处全国最低水平,即使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年出生率相比,也属于较低水平。
北京市4个城区连续3年人口负增长。目前北京生育率已连续5~6年大幅度下降。1997年间,北京共有169所幼儿园因收不到孩子而关闭。1998年小学招生出现生源不足的问题,有的学校只招到5名入学儿童。1999年全市首次出现小学教师待岗现象。
天津自1990年代以来,市区总和生育率下降到0.9,这意味着10个育龄妇女中就有一个不要孩子。
|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