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听这首歌了,记得小时候,这首歌还是我的拿手,今天忽然看见了郑绪岚,于是也就想起了这一首我爱了好久的歌。
一口气听了好多明星唱这首歌,却从未超过郑绪岚,甚至连她的韵味都打不到。这首歌,一直以来都是很多选秀节目中,女孩子们用来表实力的,唱的好了,实力自然表现了,可是,唱的差了,实力也就看不到了,甚至连自己的音韵都没了。所以,还是有选择性的去唱,千万不要贪图其他。
当然,今天听这首歌,最主要的就是好怀念小时候登台的时候……可是,现在,现在我已经没有机会了吧?为了大学……我抛弃了唱歌,抛弃了乐器,甚至连我最爱的写作都抛弃了,可终究还是没有考到那所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的地方。后来,我重新拾起了写作,但是音乐呢?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够将它们都找回来。
单从这首歌来举例,我就不行了……早就没有小时候那种感觉了,嗓子倒还好,戏曲还是能唱上几段的,这才在心底又觉得——幸好,幸好。也许再过不久,我又能够回复原来的状态了吧?好久都没唱了,忽然任性的听了一遍又一遍……
后来,听着听着,忽然在一起歌词来,歌词是雪芹先生写的,很多红学家都说是描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的,但是我却觉得这是描写黛玉和宝钗的,因为第一首判词讲宝钗黛玉,枉凝眉还是,而且是一句宝钗一句黛玉的形式,以下每句都是两人的人生写照。
也许吧,宝玉和黛玉,还是黛玉和宝钗,都无所谓了,只是听着听着,忽又想弄清在这一场红楼遗梦中,到底谁才是那个最令人牵挂的女子?是黛玉?还是……宝钗?
大抵也不是黛玉吧……至少我这么觉得,因为最终黛玉是死了,留下了一个虽娶了别人,却在心底始终还是最爱她的宝玉。可宝钗呢?宝钗呢?都说她是宝黛悲剧的促成者,可是,我总觉的,我有些懂得了她的内在,就在今天。
或许她的正直善良在有些人看来只不过是虚情假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在林黛玉独自垂泪之际又是谁伸出那双温暖的手去抚平她心中的悲痛?林黛玉因贾宝玉与薛宝钗亲密无间而心怀嫉恨,对于林黛玉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冷嘲热讽,她又何时怨恨过?由此可见,薛宝钗绝非心胸狭窄、图名图利之人。
也许有人认为薛宝钗的宽宏大量只不过是为今后的“宝二奶奶”垫下基石,为搏得王夫人的欢心。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大观园的佣人们又为何夸她“宝姑娘无一人可及,如此大家闺秀百里挑一”?为什么呢?
或许,人们都会为“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垂泪——一身多病,多愁善感。可是,薛宝钗就不值得我们同情吗?她同样只有母亲,一个缺少父爱的人又岂能用“幸福”这两字来形容!
不能否认,薛宝钗的确倾心于贾宝玉,虽然“金玉良缘”促成了她“出闺成大礼”,但她得到幸福了吗?到头来,她还不是遭受了“独守寒窗,金钗雪里埋”的冷遇?“水流花谢两无情。”
由此看来,她不也是封建礼教中爱情的牺牲品吗?虽然她扼杀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酿成了悲剧,但这是她所愿意得到的吗?在这封建制度的束缚下,又有多少人敢于向封建罗网冲撞?当宝玉得中乡魁,宝钗满心欢喜,满以为“凤冠霞帔”的日子不远了,却不想宝玉一去不返,自己落得冷冷清清守空闺。请问,这也能称得上“幸福”?薛宝钗的“小惠识大体”,出众的才华,诚挚的心灵,宽宏的态度无不显示出她大家闺女秀的风范,尽管言行时常带着封建社会的烙印。
真的,宝钗也是史上难得一真女子!她都还没有好好的爱过,就嫁进了贾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缘,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包二奶奶的宝座吗?不是!她是一个缺少自由的人,她,没得选择。当她听到母亲说已经答应了与宝玉的婚事,她能怎么呢?处在一个那样的封建社会,她别无选择。再加上封建思想的束缚,母命难为!只为给疯疯癫癫的贾宝玉冲喜,她的一生要将要葬送在这院子里,她的心中应有多少苦,有谁懂呢?
|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