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品味 >> 正文   

肖像中的女人 伊莎贝尔·于佩尔

http://www.vdolady.com | 2009年8月13日 16:04  | 精彩专题 | 收藏
 
伊莎贝尔·于佩尔 肖像中的女人

  这一次,真的不是电影

  也许你的CD架上永远都摆着一张《钢琴教师》,也许你还记着每年戛纳电影节上,那个个子不高却总是夺人眼球的法国女人。伊莎贝尔·于佩尔,这个一直被视为最有个性的“法国文艺片女王”,出道以来拍了60多部文艺电影。现在,她来了。这一次真的不是电影,《肖像中的女人》,绽放着她的100个瞬间。

  UCCA中央厅的洁白墙面成了一面照片墙,这些照片绝非轻易可见,因为除了出镜的主角于佩尔,图像背后那些摄影师的名字令我们景仰。布列松、马克·吕布、罗贝尔·德瓦诺、海尔姆特·牛顿……随着时间的流逝,于佩尔在人生道路上不同时期遇到了这些世界各地的伟大的摄影大师,他们都选择相机镜头和这个银幕中的女人对起了话。其中,还包括三位年轻的中国艺术家文芳、杨福东和时晓凡。100多幅肖像作品汇集了各种体裁:新闻摄影、时尚摄影、电影戏剧摄影,甚至“造型艺术”摄影,还有著名影人罗贝尔·威尔逊和加里·西尔为于佩尔量身拍摄制作的双屏视频。

  这确实是一次奇妙的视觉体验。在某一个角落,黑白照片里的于佩尔才13岁,稚嫩,轻微的局促,眼神放光芒,两颊布满雀斑。那时她刚决定要从事演艺生涯,个性的小姑娘还在巴黎艺术戏剧学院求学。三年后,她第一次走进电影《福斯汀与美丽的夏天》,人们开始记住她。另一个角落,于佩尔俨然已是成熟又带一点冷漠的性感女人,还是金发、分布的雀斑、瘦削却优雅,有故事的眼神好像在找摄影师做听众。这时她已经53岁,却没有看出太多岁月的残忍,反倒觉得在眉眼气息里能找到那个骄傲又局促的少女,而那个少女身上似乎也能预见到这个女人。

  她像头发,她其实脆弱敏感

  于佩尔给人尤其是媒体的印象总是“难搞”、“情绪化”、“琢磨不透”,正如她在电影里塑造的角色,冷漠、独立甚至苍白和小的偏执。照片里记录下她的样子,是大笑少于微笑,微笑少于不笑的。这丝毫不影响营造她的气质,甚至觉得,没有表情的她其实风情万种,情绪四溢。

  布列松的作品挂在高高的位置。一个温暖慵懒的下午,于佩尔陷在自己家的沙发里,眼睛微微睁着,也可能闭着,手臂伸在头顶,像下意识般。登门拍摄的布列松,看好这个状态后,用了15分钟就迅速拍了6张照片。冲出后的作品,两人都很喜欢。

  虽然有布列松这样的大师的作品坐镇,但中国女艺术家文芳的作品还是脱颖而出,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在她的镜头下,齐肩的金色卷发的于佩尔半裸着肩膀,仰着头,双眼微闭,庄严又静谧。这一刹那被文芳捕捉下,并印在了柔软的头发上。 有轻微的风吹过,于佩尔的面部神情都跟着“柔软的画布”流动下,像是有某种感应。“这是今年初我特地去巴黎为她拍摄的,我看过她的很多电影,我觉得那些角色都不是她,想用镜头还原一个她。见到她时,我觉得头发很适合她的感觉,因为神秘。”

  文芳回忆当时和于佩尔的合作,她觉得于佩尔不善暴露内心也许因为她内心太丰富了,对视觉异常敏感,甚至有些自我。其实,这张受到好评的照片只是文芳为于佩尔所拍的300 多张照片中的其中之一。而文芳本人最满意的那张,却被于佩尔否决了。“那是一张睁着眼的照片,当时她面前摆了蜡烛。面对镜头时,她一贯有一点冰冷,可双眼里透着烛光,敏感而温柔,似乎暗含着泪水。我觉得那才是于佩尔。不过,那一次她好像更喜欢把有故事的眼睛闭上。”

  “我曾经想为她拍摄裸照。”同样为于佩尔拍摄了一张室内照的时晓凡回忆说,“我看过她在《钢琴教师》、《茶花女》等好多电影里的裸露都非常迷人,想用照相机机也尝试记录下她的瞬间。但是她拒绝了。”时晓凡最后还是把她放到一张最普通的木桌边,用镜头营造了像影子一样的两个于佩尔,就像于佩尔人生里的两个瞬间。拍摄用了4个小时,这位银幕女王,当时的出场也是如此另类:和先生自己开车到拍摄地,没有化妆师、造型师和跟班助理,很短的时间内,她自己化好了妆,对摄影师说,可以拍了。

重点阅读
热门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tmm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合作共赢 | 合作媒体 | 招贤纳士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