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把握生活环境中的素材
依据孩子的年龄、特性来准备图书是个根本途径,但平日的生活经验同样能变成共读的素材,例如:杂志、照片、报纸、广告单等都可以运用。如将生活中的故事说给孩子听,谈论自己或孩子小时候有趣的事,或一起欣赏讨论杂志上的照片或广告单上的作品,看图编故事。
扩充孩子的生活经验,能丰富共读的趣味。孩子经验过旅行、看展览、参观动物园、上菜市场、游泳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后,会不知不觉地把自身的经验和书中事物联结,产生浓厚的兴趣。
6.善用故事录音带
选优良的故事录音带,或自己有空时先录好一些故事,当你实在无法亲自给孩子讲故事时,替换一下也是非常好的。
儿童故事录音带多半以世界著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或我国民间故事为主,但也有以多样化的世界、某种著名图画书为蓝本录制的故事等。父母应先了解内容,注意配音、配乐是否自然、不造作,并且留意故事中不要以过多的音乐干扰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此仔细选择过的录音带较能带来乐趣。有时把孩子小时候学语言或和大人对话念儿歌的声音录下来,也能造就另一番趣味。
7.参与的形式巧妙不同
亲子共读强调的是父母的参与,但参与的形式倒不限定于“把孩子搂在怀中”的标准姿势,故事也不见得限定每晚睡觉前一定要说多久。参与的形式可能是一起读或各读各的(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与愉快的阅读气氛),遇到合适的录音带,亲子可以一起听听别人说故事,不想说故事时,猜个谜语,玩玩语言接龙游戏(例如:吃饭+饭桌+桌布);聊聊一天生活中的事,都是非常温馨,又能增长见闻的。
8.亲子共读父母应注意事项
(1)越早开始越好,尤其是2~6岁是其受益较大的年龄。
(2)每天不妨有固定的时间,否则也应尽量找时间为孩子念故事。
(3)当小说故事很长,无法一次念完时,最好在故事告一段落或情节较紧张的地方停止,如同连续剧般的做法,如此可加深孩子的印象及参与的意愿。
(4)为孩子念故事前,应有所准备,太冗长的句子或静态的描述太多可删减。
(5)共读的资料除了书籍外,我们也可利用身旁周围的资料,如杂志、报纸等刊物,甚或交通标志、广告等。
(6)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所选体裁的难易程度,应由浅入深,从简单的图画故事书开始,逐渐加入知识性的读物或小说等,此过程并非一蹴可及或强求能得的,所以共读本身是一件如同游戏般愉快的事情,丝毫不可强迫孩子进行。
(7)要有充分的时间为孩子念故事,共读时应全心投入,而非应付或敷衍了事。
(8)不必为故事做太多的注解,也不要以听故事做为威胁或交换的条件,因为如此会造成孩子对书的反感及反效果。
(9)孩子不能接受的故事内容最好避免,如恐怖的或敏感的话题。
儿童心理家说,“教育可以从摇篮时代开始,但必须在自愿、有兴趣的气氛下开始,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自我教育,将来会是个有用之人。”
|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