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以为读书好,懂的多,创新能力就强。
其实,创新能力并不等于知识多。一些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他们出成果都在二三十岁。这时候他们知识并不多,只有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他们获得成功是因为思想特别活跃。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日本学者叫益川敏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英语说不好,从来没有出过国,是所谓的“土包子学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和京都大学的朋友小林一起研究夸克,两个人个性正好互补,形成两人团队;他每天晚上脑子里面都在想主意,第二天告诉小林,两个人一起做实验,最后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这时候大家才发现,益川敏英竟然对英语一窍不通。他说他从小学开始,文科成绩就不好,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英语也一直不好。
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恰好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忽略的东西,第一是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
好奇心和兴趣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很大的成就。爱因斯坦说他四五岁的时候,父亲给他一个礼物,就是指南针,他看了一下子就有了强烈的兴趣,发现这个针永远都往一个方向摆动,他觉得这背后肯定有重要的原因,很想搞清楚,这就是好奇心。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当他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强大的好奇心时我们要积极引导他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用几句话扼杀掉他的好奇心。
想象力是人为了生存进化出来的基本能力。想象力对人类至关重要,想象力使我们发明了工具、武器、枪炮,使人类变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物种。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搞得不好”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被扼杀了,“搞得好”才能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有创新能力的人。现在的小孩上学以后,在升学指挥棒的打压下,好奇心迅速消失。
洞察力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在面对复杂情况的时候,来不及思考和推理,却能很迅速地找到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办法来,这就是洞察力强。
怎样培养洞察力?这可能是创新能力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杨振宁先生曾经谈到一个例子,说明他的科学洞察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杨振宁先生到芝加哥大学读博士,上量子力学课的是美国氢弹之父埃德华·特勒。特勒思想横溢,从来不备课,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因为量子力学太复杂,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容易走入陷阱。杨振宁先生说他最感兴趣的就是看特勒走入陷阱,这个时候特勒的思维就像天线一样张开,四处探测,此时他的洞察力表露无遗。学生最有收获正是在这种时候。现在很多大学对老师的课堂讲稿都要检查,而且现在的大学教师也不敢在学生面前即兴讲,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洞察力。这样,学生的洞察力自然得不到培养。我们的家长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洞察力,培养他分析事物的能力。不要一味的用自己的知识告诉他。
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家长们做适时的引导。
|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