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娱乐 >> 明星 >> 正文   

[80后访谈第8期]郭敖:做自己喜欢的事,什么身份不重要

http://www.vdolady.com | 2010年12月02日 15:27  | 精彩专题 | 收藏

他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那一年我们18岁》、接着每年连续推出两部小说,五年推出八部畅销小说作品;19岁制作第一部音乐小说作品《悲情城市》,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百位时尚人物”之一,同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情感作家”之一;20岁入选《企业家》杂志“2008年中国少年富豪榜”,并以年薪数百万身价名列第20位,同年推出中国首部校园百万制作原创音乐剧《再见,青花镇》,并亲自担任监制、导演、编剧,公演火爆南京、北京等剧院;21岁担任北京某传媒公司最年轻的董事、总监,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22岁签约知音传媒集团知音书局。他就是80后作家郭敖。

今年,郭敖的最新力作《北纬已北》由湖北知音传媒集团知音书局重点推出,该书以“小人物演绎悲情人生”为主题,根据人物的不同职业以及从童年到青年的不同的成长历程,将所有的人物的故事交叉在同一时间,每一个故事都成为了一篇哲学命题。该书上市数十天内热销全国,互联网上的相关语录转载和反馈迅速达到197.9万条,受到青少年的追捧与喜爱。《北纬已北》不仅成为湖北知音传媒集团知音书局推出的重点图书,而且受到了《人物》、《中国》、《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信报》、《北方周末》、《半岛晨报》、《南方日报》等数百家媒体关注和推荐。80后之窗第8期“80后访谈”走近80后青年作家郭敖,讲述那年被遗忘的成长故事。

80后之窗记者念然、特约记者筱妖(以下简称记者):郭敖,您好,谢谢您能接受80后之窗邀请,做客80后访谈,先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郭敖:谢谢,我是郭敖。很开心来到80后之窗和大家聊一些开心的事情。

记者:从您的名字(包括朋友取的外号)和照片来看,您是一个很狂放的人,您觉得自己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郭敖: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内向的人,很多时候都会忽略团队的合作,因为不太善于与别人相处,并没有太多朋友。狂放这个词有一点过激和误解,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是做事情太爱专牛角尖,平时不太注意言行衣着,很多朋友叫我小懒。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比较喜欢做事情的状态,那种状态很重要,身在其中,有时候会忽略了一些周遭人的看法。我个人还是挺能接受和聆听别人的意见的。

记者:谈到您的童年,我们都知道您的童年非常的坎坷,七岁因为吃鱼肝油中毒,导致皮肤硬化,媒体报道在您的皮肤上起了一块一块的鱼鳞状的块斑,因为鱼肝油而影响到大脑和小脑之间的中枢神经,很长一段时间沉寂在“瞬间失忆”的痛苦中。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您说写作是一场治疗,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来治疗的呢?

郭敖: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病例,由于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成年人每次食用也不过2—4粒,过量便会中毒并导致死亡。那年我七岁,父亲在隔壁乡镇信用社工作,母亲在家里开了个诊所,那天母亲去地里干农活没回来做饭,因为太饥饿,我找到了一瓶鱼肝油,因为比较香,便吃了几十粒。“瞬间失忆”也只是后遗症,比如我们在谈话,突然间我便忘记了你是谁,我自己叫什么都会忘记。开始的时候失忆的时间比较久,后来这种发作很频繁,但是时间却有所缩短。父母便让我随身带着纸笔来记录一些东西,以免自己会忘记,这些小细节,也逐渐地成为了我最初的写作雏形。因为写作可以帮助理顺思维,更理性地使情感得到宣泄,同时也是一种倾诉的方式。在治疗遗忘的时候,我也渐渐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记者:您是怎样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您在读书期间已经开始出版自己的作品,在做出这个决定的同时,您是怎么样融和与调节创作与学习的?

郭敖:梦想只有简单的笔画,却比想象中复杂万分。我读书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成绩特别差,差到都没有留级的必要。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写作,那时的状态就是完全看不到未来,除了写文字,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在出版过自己第一部作品以后,我在淮阳中学复读,考入了传媒大学,就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那时候所做的一切真的是梦想,遥不可及。在大学里的专业和创作并不冲突,我大学期间虽然是学习编剧,却主要自学了四年的摄影和西方哲学。《北纬已北》这本书也是第一次试着用自己的人生的主观认识来讲述一些故事,来反思自己的童年和成长。

记者:前不久,您的新作《北纬已北》上市时,媒体这样定义她,说是“2010年最具道德、情感争议的小说”,能给大家说说这是一部怎么样的小说么?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本小说的?

郭敖:《北纬已北》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写于2008年到2010年。故事的主题以童年和成长为主,写了十二个故事,他们相遇、错过,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里,在某一个城市的交集里相遇,然后分开;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蓝天;他们一直在寻找着,寻找着自己的童年和那些过往的时光。不是因为现实太差,只是那个时候他们很年轻,因为年轻,总会留下很多的遗憾。他们试着寻找着自己存在的意义,渴望完美,却总是把事情搞到很糟糕。《北纬已北》尽量在诠释那些人物的生存状态,记录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尽量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结局。他们生活在书里,来完成他们的故事。

记者:那些书中的故事都是您亲身经历的么?如果不是,您是如何捕捉这种真实的情感的呢?

郭敖:一些故事是代表了我某一段时间的思维模式和看法,很多一部分故事来自别人的倾诉,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思维判断,通过我的表述和情感,讲述成故事。捕捉真实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是细节,在他们面孔上发生的故事,留下的痕迹,是可以看得到的。

记者:您写了那么多细腻的文字,却被称做“不爱看书的主”,那灵感来自哪里?

郭敖:我的确不喜欢看书,特别是文学书籍。因为太害怕看得太多,会和别人有雷同的地方。我的学习和阅读方式会和其他人不一样,比如说,我经常会看一些时尚杂志、八卦杂志,而在大学里辅修哲学专业,用故事和思维组合构建成小说。不一定要靠阅读学习同类的作品,才可以创作。呵呵。

记者:许多人说,21世纪的文学创作是“80后”的天下,面对媒体和书商的炒作,许多老一辈作家对此嗤之以鼻,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你和韩寒,郭敬明同时说过这么一句话:“50年后我就是历史”,被一些老作家评为幼稚的表现,您觉得在老中青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差异?这种差异仅仅趋限于生活阅历上的吗?

郭敖:“80后”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改革开放以来,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些好的坏的东西一股脑地拥进国内,早就注定“80后”比较叛逆的一代出现。我小时候特别地羡慕“70后”,他们拿捏的一种度特别的好,含苞欲放的那种。而“80后”有些事情在外人看来行为是很过火的,很不符合实际的。其实“80后”的人比“70后”、“60后”都要实际,虽然丰衣足食,但处于这个社会的尴尬的地位,更多的压力都变成了无形的。这个要看以后继续的发展,“80后”现在缺少的也许正是生活的阅历,不过以后在生活上的阅历要比60、70年代的人更为精彩。“80后”比他们多出了一份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想象力和时间。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在这个时代承载了多少的文化。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没有什么规矩是确定的,世界因人而变,我们不是阿富汗,也不是朝鲜,想在这个时代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信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由并不奢侈,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记者:有人把您和韩寒进行比对,您对此怎么看?

郭敖:青年作者里,我比较喜欢韩寒,韩寒的性情比较耿直,也比较幽默,他做事的风格和思维方式我都很喜欢。但是我做不到他的坦率,也许是虚荣心作祟,做不到他那么收放自如。我还是比较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那种人,太多的时候放不开。

记者:您一直是一个注重多元发展的人,到现在为止您同时兼职着杂志主编、导演、作家、编剧、总监、音乐人这些身份里面您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为什么?

郭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哪个身份,每一个身份都有,都可以代表某一个元素,和某些时期的成长。说不上最喜欢,我只是做自己该做的、喜欢做的事情。也许是因为一直都没有安全感,感觉到不安,只有工作的时候才让自己踏实下来,所以就想多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充实起来。我一直想当一个歌手,但是对五线谱一窍不通,那种心情就像刚开始写作一样。如果哪一天我成了一个著名的歌手,我一定会向全世界宣布,其实我是一个作家。呵呵,我觉得这并不矛盾,有时候目的性不一定非要局限在哪一个身份里。

记者:大家都在期待您的新作,能透露一下最近的动态吗?

郭敖:下一部新作《暮雪光年》是魔幻、悬疑题材的故事,在非现实的国度里,讲述了一段乱世里的关于仇恨、情爱的故事。这套书一共分为三部,第一部《暮雪光年:双城奇谋》已经完成了创作,即将由知音书局和长江出版社联合推出。

谢谢大家。谢谢念然和我们的80后之窗网。

“80后访谈”为80后之窗旗下的访谈栏目,2010年10月正式发起,每周至少一期。主要是就时下一些有关生活、成长、文化发展等问题,采访一些80后里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供80后人交流学习、也是让其他年代的朋友近距离走进80后人内心世界的窗口。欢迎各位80后朋友自荐,与网友分享成功喜悦和背后艰辛。

 

重点阅读
热门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apacky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合作共赢 | 合作媒体 | 招贤纳士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