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情感 >> 恋爱 >> 正文   

立法如何拯救中国式“第三者人格”

http://www.vdolady.com | 2010年11月11日 22:33  | 精彩专题 | 收藏

如果不把第三者现象、二奶问题和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放在一起考察,那是极其局部和片段的"偶然"。美丽的邂逅或迟到的灵魂伴侣需要的是双方独立的人格,那完全是另外一个议题,诸如美国传奇的新闻人李普曼中年时遭遇迟到的爱情,如海德格尔遭遇伟岸得一望无垠的阿伦特,那是人性的一场较量,是灵魂深处的撞击,呈现的是生命的开阔性和无限可能。

而当下的"中国式第三者"现象则有其显著的"中国特色"。将形形色色的"第三者"植入权力和利益格局当中,得出的结论显然并不仅仅是一场性别战争的问题。诸多充当第三者的女性,本身与这个体制同构,她们只不过是下一个层级的媾和者,往上追溯一级,便是她们所依附的男性及其背后的权力系统。女性在这场利益博弈当中充当的角色,与男性在向权力献媚而获得实惠方面,本质上并无人格的高下之分,甚至也难以分出施害者和受害者身份来。他们捆绑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诸多场合和条件下,诉求是高度一致的,但是,一旦分赃不均或欲壑难填的矛盾爆发,处于利益格局下端位置的女性一方,便以受害者身份跳出来维权了。这一类女性,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显著象征意义的"第三者人格"特质,她们依附于男性生存,进行自我人格的矮化,将自身的年轻貌美条件对象化和宠物化,以此明码标价或暗度陈仓。

"第三者人格"特征不仅适用于形容女性作为弱者的堕落,同样的,它也适用于形容她们所依附的那些男性,那些依附于权力的男性,人格结构与"第三者女性"并无二致,他们急于贩卖自己的良知,换取权贵利益集团中或大或小的份额,他们互相之间采取的恶性竞争手法之低劣,和二奶三奶争宠的桥段何其相似!

重点阅读
热门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wulan899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合作共赢 | 合作媒体 | 招贤纳士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邮箱:webmaster@vdolady.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0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