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折理。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说,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1.“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2.“美”是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3.“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
4.“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字。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
如今,各大品牌都在流行跨界的玩法,哪怕八竿子打不着的都可以跨得很嗨。作为多年以来,俘获了日本国内外众多吃货芳心的东京香蕉蛋糕,在今年夏天,号召大家把它冷冻后再吃...
http://www.vdolady.com/meishi/201906/21230522.html - 美食
6月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代理经销商齐聚上海,共同品鉴燕太太集团2019年燕窝月饼新品。琳琅满目的10大系列产品、燕窝月饼食尚秀、隆重的核心经销商颁奖,以及火热的...
http://www.vdolady.com/meishi/201906/12230436.html - 美食
此香蕉非彼香蕉,而是大名鼎鼎的日本伴手礼东京香蕉。 众所周知,日本人崇尚礼尚往来,无论是家人亲友,还是职场拜访,大家都习惯性地买一盒点心,略表心意。于是,这种文...
http://www.vdolady.com/meishi/201905/28230287.html - 美食
维度女性网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12329号 Copyright 2009-2019 Vdolad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